登錄名: 密碼: 注冊  

考德上教育 設(shè)為首頁 立即收藏

網(wǎng)校 建筑 | 醫(yī)學 | 財會

教師 | 留學 | 其他

40004-20005

視頻 專題活動 YY頻道備考 德德師兄微信號:KDSJY100
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主頁 > 公職文化家園 > 歷代官員事跡展 >

公務員考試資料:古代公務員考試

來源: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時間:2014-01-03 15:48考德上教育V


很多人將高考比為古代的“科舉”,民間乃至媒體也將各地各中學高考的第一名譽為“文科狀元”“理科狀元”,既不倫,也不類?婆e不是考學,而是考官,是古代國家的文官考試,更類似今天的公務員考試,而不是高考。

自隋唐以來,科舉考試的科目、內(nèi)容、形式等,歷代有所不同,所同者,考試面前人人平等。此前朝廷選官,實行“九品中正制”,各地負責考察發(fā)現(xiàn)人才的“中 正官”,將本地人才分為九個品級,向朝廷推薦,朝廷量才錄用。這種選官制度,貌似很全面很客觀,但在重門第講關(guān)系的中國,只要是地方推薦,就會逐漸演變?yōu)? 家族勢力的較量,形成“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世族”的格局?婆e這一制度創(chuàng)新,打破了這一格局,為平民子弟進入主流社會提供了機會,古諺有云:“朝為田舍 郎,暮登天子堂!彪m然夸張,卻非虛語。《儒林外史》中有個廣東窮秀才范進,住茅草房,吃了上頓愁下頓,卻通過科舉考試,而舉人而進士,最后做了朝廷高 官。范進是被小說諷刺挖苦的人物,呆頭呆腦,不學無術(shù),完全是憑“狗屎運”考上的;但從另一角度說,范進沒有富爸爸官爸爸,也沒找關(guān)系通關(guān)節(jié)勾兌考官,而 是自己考上的,F(xiàn)實生活中,更多如范進那樣貧困低賤卻有真才實學的平民子弟,正是通過科舉考試,改變了自己的命運。所以,盡管科舉制度弊端叢生,但從隋唐 至明清,歷經(jīng)千余年而不能廢。明太祖和清康熙,鑒于一考定終身選拔的人才有不少是“高分低能”者,曾一度中止科舉考試,但旋即恢復。這不是古代中國人因循 守舊,不思變革,而是實在找不出比考試更公正的方法。

科舉是國家大典,以明清兩朝為例,三年一考,考試分三級:第一級,省級,分省考 試,叫“鄉(xiāng)試”,錄取的叫“舉人”,第一名叫“解元”;第二級,部級,全國統(tǒng)考,叫“會試”,錄取的叫“貢士”,第一名叫“會元”;第三級,國家級,皇帝 親自主考,叫“殿試”,錄取的叫“進士”,第一名叫“狀元”。麻將游戲中的“三元會”,牌中極品,可遇而不可求,就來自科舉考試的名目:解元、會元、狀 元,“三連冠”?婆e考試連中“三元”,更是珍稀動物,明朝僅兩人,清朝僅三人。

舉人和進士都不是官,古人叫“功名”,今人叫“文 憑”,不僅是做官的資格,而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學位。晚清留洋的“海歸派”,無論學什么專業(yè),必須通過“學部”的分科考試,獲得“工科進士”、“法學進 士”、“醫(yī)學舉人”、“農(nóng)學舉人”等資格,才能在國家部門任職。今人也許覺得好笑,其實這只是名詞翻譯問題。假設(shè)最早就將洋學位doctor譯為“進 士”,master譯為“舉人”,現(xiàn)在也就習以為常了。

有些讀書人生性恬淡,家境富足,不想做官,但也非要考個舉人文憑進士學位。據(jù) 錢泳《履園叢話》記載,道光年間,有個103歲的廣東老大爺,都快考成“烈士”了,還去參加鄉(xiāng)試;实勐犝f,破格授予他“欽賜舉人”。老大爺不服老,又去 參加全國會試,把北京城轟動了,全城人扶老攜幼,爭相目睹這位科舉史上“最?忌钡娘L采;实厶氐厥谟杷熬窆膭瞠劇,“欽賜國子司業(yè)”,也就是“太 學榮譽副校長”,當時傳為美談。

為什么古代讀書人這么迷戀科舉,迷戀舉人進士學位?看看今天公務員考試之火爆,公務員爭戴碩士帽博士帽之蔚然成風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
 


(責任編輯:admin)

HOHO